河北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汇聚资源要素、提效协作网络、完善治理服务,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县域产业集群。
2024年,全省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6万亿元,增速9.3%;上缴税金872.6亿元,增速2.5%。累计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9个,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个。有33个集群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中6个集群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
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内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90家,“小巨人”企业23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累计培育集群“领跑者”企业608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5.98%。以“领跑者”企业为核心组建集群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189家,开放共享各类研发机构309个,带动集群3200余家企业开展协作配套。
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计培育省级中小特色产业集群39个,争创国家中小特色产业集群17个。有33个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中6个集群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集群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4750项,有效期内专利14万余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为235项、223项。125家“领跑者”企业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许多特色产业集群凭借技术“一招鲜”,形成了行业隐形冠军。
在集群数字化发展方面,我省大力推动网络设施建设和应用。截至目前,128个集群累计建设5G基站13万个以上,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69.7%,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21.8%;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2024年举办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195场,为127个集群引入数字服务商91家,帮助4000余家企业开展政策标准培训等,推动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86个集群建设了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
六大路径推动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工信厅制定有力措施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健全龙头企业领跑机制。紧盯“领跑者”企业培育,健全“领跑者”企业培育库,分类指导、包联服务发展潜力大的“领跑者”企业,使其快速成长为“群主”型企业。引导并购重组,引导和鼓励企业以获取技术、品牌、人才和市场为目的,对集群同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强化金融赋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领跑者”企业及集群产业链创新开发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引育大项目带动,针对集群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引大项目、好项目。
健全“共享智造”深化机制。选准切入环节,尚未开展共享的集群要依托“领跑者”、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开展先行先试。推动共享迭代,共享制造已具备一定基础的集群,要在实现制造能力共享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等服务能力共享。搭建共享平台,探索开展“共享智造”的集群,要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等制造资源协作共享。
健全创新发展机制。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领跑者”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或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聚焦集群共性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领跑者”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研发优势,探索从技术攻关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企业孵化直至园区运营、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聚焦集群产业实际和企业需求,编制集群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诊断、改造等全方位服务。
健全数字化赋能机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集群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组建服务商队伍,针对集群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培育集群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推出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产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指导各地开展5G基站、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推动标识在工业设备和工业产品的应用。
健全绿色化转型机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集群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集中治污水平,建立污染物和碳排放融合清单,制定绿色改造方案,推动集群建设行业主要污染工序“共享车间”。培树绿色制造示范,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对集群企业进行全面的节能降碳诊断,提升集群绿色化发展水平。
健全品牌带动机制。强化品牌培育,支持集群培育注册集体商标。多渠道宣传推广,组织集群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品牌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