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主动融入区域协作大局,把项目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引进京津项目1035个、总投资3230亿元,推动生产力和重大产业向沧州聚集。
9月28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将实现量产。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引进的最高质量、最大体量、最上档次的产业协同项目。仅用时18个月,便拔地而起,不仅创造了韩国现代集团海外建厂的最快速度,更为沧州形成百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黄金机遇,市委书记商黎光亲自挂帅,担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市本级层面,专门成立了对接国家部委、对接京津政府、对接科研院所和园区、对接大专院校和医疗单位、对接京津各类企业“五个对接小组”,突出抓好与京津产业项目、科技人才、沿海区域、城市发展、交通道路的对接,及时捕捉和掌握各类对接信息,全面跟踪跑办。
作为京津沪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沧州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吸收和消化京津产业发展的“增量”。目前,全市京津合作产业项目数量已突破1000大关,达到1035个,总投资3230亿元。其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53家大型企业入驻,20家企业开工建设,投资超100亿元,3年内将引进企业100家,投资完成500亿元,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还成功引进了北交大轨道交通研发和试验基地、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百亿级”产业转移项目。
为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打造了“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平台,专门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京津各类人才到沧州兴业创业,吸引更多京津高校、医疗机构到沧州建立分校分院。301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知名医院纷至沓来。高新区的明珠商贸城,8个月内已有2000多家来自“动批”、“大红门”的北京商户签订了入驻协议。
2014年6月,沧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资本零首付、登记服务零收费、名称登记零门槛、经营范围零约束、审批发照零障碍为内容的“六个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铺就了平台。同时,坚持以“生态之城”为引领,开展了“绿色行动三年计划”、“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活动,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不仅为京津项目落地栽下一棵棵“梧桐树”,更进一步提升了现代化沿海城市的功能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