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摘
此栏目下暂无子栏目

中心简介更多>>

       该中心是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注册的非企服务机构。 主要负责收集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建立科研、质量、信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组建专家及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协助完成产学研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好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服务。

        联系人:曹金生 
        电    话:0317—8861931  
        手    机:13832772616
 
 

 

首页 > 科技文摘

推动“四化”深度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时代底色

来源: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作者:南皮县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日期: 2024-08-17
【字号

 

王羽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文明形态会随着生产力的跃迁而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和概念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刻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在理论维度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同时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其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和应用,以及在这些原理基础上的创新性拓展,既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理论自信,也代表了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寻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该阶段的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加快发展方式创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深度发展,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一、加强高端化发展,大力推进“高端新质生产力”
高端制造产业一般是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键性强,带动性大的特点。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制定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目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深化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产品技术互动发展,支持企业运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实施技术改造,扩大创新产品应用市场。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工艺美术、老年用品、婴童用品等领域新产品。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
二、加强数字化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可以使劳动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有助于不断提高其素质与技能水平,成为掌握新科技、拥有新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劳动资料实现智能化升级,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在劳动资料更新和生产过程优化的动态调整下,数字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迭代更新的劳动资料。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还促进了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使产业界限更加模糊,劳动对象的范围得以延展,进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之,数字化不断更新生产力三要素,实现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新技术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的创新性配置和全方位优化组合,进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大力推进数字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工程,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组织方式和激励机制,突破集成电路、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产业化。
三、加强智能化发展,大力推进“智能新质生产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将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革命性的升级换代。智能化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重塑工业的基础再造、生产和服务模式创新等各个环节,从而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智能经济提供全新的动能。以智能化技术将激发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渗透到各行各业,从而构建起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新形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化技术将助力重大科学发现和前沿技术应用,与生物制造、脑科学、经济、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交叉汇聚,打造颠覆性产品和产业,加速未来产业的发展。智能化技术还带来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丰富文化产品,提升跨领域、跨时空的文化传播效率,加速文化融合进程。随着智能化发展,产品逐渐向智能转型,智能技术改变产品硬件和软件系统,多元功能和多元形态,“硬件+服务”物联创新模式等将开启新产品创新。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支撑的智能决策和生产逐渐融入生产和消费,生产组织和居民生活的模式将呈现新形态。总之,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支撑的智能化技术正快速推动生产力变革,成为时代“智能新质生产力”。
四、加强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绿色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构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国际竞争力,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以绿色技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优化绿色发展政策,利用碳交易等市场化和财税手段,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做大绿色农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确保种子安全、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做强绿色制造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和绿色生态产业区。做大绿色能源产业,推进能源革命、消费革命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做优绿色服务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理念;丰富绿色消费场景,推广普及废旧消费品回收和绿色智能消费品换新业务,着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现绿色低碳的新消费场景和品类,构建全产业链条的绿色循环闭环。
 

您是本站第112934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