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摘
此栏目下暂无子栏目

中心简介更多>>

       该中心是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注册的非企服务机构。 主要负责收集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建立科研、质量、信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组建专家及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协助完成产学研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好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服务。

        联系人:曹金生 
        电    话:0317—8861931  
        手    机:13832772616
 
 

 

首页 > 科技文摘

火星拥有适于生命出现的环境条件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南皮县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日期: 2023-08-13
【字号

 

       科技日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自然》杂志9日报道,包括法国天体物理与计划学研究所、里昂大学地质实验室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新证据,证明火星上拥有适于生命出现的环境条件。
  与地球不同,火星表面不会因板块构造而不断更新。这使得大面积的地形得到了保护,这些地形中因曾经存在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而引人注目,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十亿年前。自2012年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是第一辆探索这种古老遗迹的火星车,它已探测到了简单有机分子的存在,这些分子通过地质和生物过程形成。
  然而,根据科学家的假设,原始生命形式的出现最初需要有利于这些分子自发组织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条件。
  研究小组利用“好奇”号上的桅杆相机和化学相机,在38亿至36亿年前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形成六角形图案的盐类沉积物。与在季节性干涸的陆地盆地中观察到的六边形相似,它们是火星气候持续、周期性、有规律的干湿季节的第一个化石证据。
  实验表明,通过让分子在不同浓度下反复相互作用,这种环境为形成复杂的生命前体和组成化合物(如RNA)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这些新的观测使科学家能重新审视从“好奇”号上获得的大比例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许多具有类似成分的地形,使科学家了解到在火星上的哪里可寻找到孕育生命自然过程的痕迹。

您是本站第105010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