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此栏目下暂无子栏目

中心简介更多>>

       该中心是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注册的非企服务机构。 主要负责收集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建立科研、质量、信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组建专家及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协助完成产学研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好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服务。

        联系人:曹金生 
        电    话:0317—8861931  
        手    机:13832772616
 
 

 

首页 > 科技前沿

新技术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超级光盘”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南皮县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日期: 2024-02-24
【字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阮昊研究员团队和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等科研人员,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突破了信息写入和读出的衍射极限限制。该研究为大数据存储提供了绿色、长寿命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于22日发表在《自然》上。
科研人员利用双光束光存储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首次证实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多至百层、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点的写入和读出。这项新技术可以让单张盘容量高达Pb级,相当于至少一万张蓝光光盘的容量。
相关研究表明,以50年为使用周期估算,光存储技术的平均成本相较于硬盘可以减少两个数量级,达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顾敏介绍,以深度学习模型ChatGPT为例,其背后的数据集,总索引网页数量多达58亿,整个互联网的文本大小约为56Pb。如果用1TB容量的移动硬盘存储这些数据,用到的硬盘平铺开相当于一个标准田径场那么大。而此次科研团队开发的三维纳米光存储技术,可将存储空间节省至一台电脑大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我们解决了光存储领域信息写入和读出均受衍射极限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超分辨的记录,极大地提高了光存储的密度和容量。单盘的容量可达到1.6Pb,相当于1万张蓝光光盘,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为大数据存储提供了绿色节能长寿命的方案。”相关研究人员介绍,最新纳米光子存储技术不仅有助于我国在数据存储领域实现突破,未来也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卫星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

您是本站第105010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