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此栏目下暂无子栏目

中心简介更多>>

       该中心是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注册的非企服务机构。 主要负责收集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建立科研、质量、信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组建专家及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协助完成产学研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好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服务。

        联系人:迟习卿 
        电    话:0317—8861931  
        手    机:13603338667
 
 

 

首页 > 科技前沿

中国科学家将研发可过滤雾霾的纳米纱窗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南皮县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日期: 2015-03-29
【字号

 

外媒称,谁要是能找到过滤掉空气中细颗粒污染物的办法就太好了。其次是,至少不让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们的肺。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第一个目标很难实现。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一个吸引人的办法来达到第二个目标。利用纳米技术,他们研发出一种低成本滤网,能捕获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同时基本保持透明。
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这项技术用在纱窗上,在允许光线和空气通过的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一个额外的好处是,这项技术实施起来无需能源、昂贵的设备和管道支架等。
一些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并非巧合。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教授、论文作者之一崔屹说,在回国期间,雾霾强度让他震惊。
报道称,科学家的目标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些看不见的颗粒物小到足以深入肺部,损害健康。这类物质是工厂、燃煤发电厂、机动车和供热系统释放的尘埃、烟尘、有机和无机液体的混合物。
崔博士的实验室研究过把这类技术用于制造更好的电池和更保暖衣物的可能性,这次又把焦点对准把聚丙烯腈——一种常用于手术手套的材料——纺成直径为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极微小纤维,然后将纤维制成薄膜,覆盖在纱网上。
研究人员2014年夏天在北京一个空气质量糟糕的日子检测了他们的发明,发现它能捕获99%的颗粒物(尘埃、煤尘和其他对肺部有害的颗粒),同时保持77%的透明度。崔博士说,相比之下,普通纱窗的透明度为80%至85%。在测量了吸收率后,科学家估计,在重污染情况下,这样的纱窗可以连续300多个小时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
最终滤网变得不透明。这是滤网上积满颗粒物的信号。颗粒物粘得太牢,无法冲洗掉。崔博士说,滤网要足够便宜,简单扔掉就行。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点,比如一种纳米纤维敷料,可以覆盖在普通纱窗上,用完后再剥下来。
 

您是本站第105010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