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近年来我国钢材年消耗量迅速增加,焊接工程量巨大,高效化焊接成为焊接技术发展的主流。MAG/C02焊由于其易于实现自动化、抗锈低氢、成本低以及可进行全位置焊接等优点,成为高效化焊接方法的重要选择。在我国,以MAG/C02焊为主的气体保护焊工艺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发展较快。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气体保护焊在整个焊接工艺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0u-/o,而日本和美国则达70%左右;2002年我国此比例达到了约17%,预计2005年可以达到22—25%。在我国以MAG/C02焊为主的气体保护焊在很大范围内正逐步取代焊条电弧焊,极具发展潜力。
MAG/C0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方式应用非常突出,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证明:采用MAG/C02焊短路过渡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高速焊接(1m/min)以上)时形成的焊接缺陷。但由于MAG/C02焊保护气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使用活性C02气体保护的焊接无论是采用细丝短路过渡方式,还是粗丝大电流的颗粒过渡方式,都会造成较大的飞溅,在短路过渡方式中,焊缝成形差也是很大的问题。著名昀STT控制法利用对电流电压的快速控制,大大降低了短路过渡过程的飞溅,改善了焊缝成形,但也只适用于电流较小的场合,用于高速焊接需要大电流的场合时仍存在飞溅大等不足之处。
该技术主要解决纯C02气体保护焊或低氩保护MAG焊时短路过渡的飞溅和焊缝成形问题。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该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由单片机系统对焊接过程的信息进行分析,控制逆变弧焊电源的输出。
关键问题在于实时控制的及时性。短路过渡存在大量快速的瞬态过程,需要控制电路及时做出响应,有很大难度。美国林肯公司的STT焊机利用IGBT功率开关并联限流电阻的方法,可以非常迅速地减小电流,对于防止飞溅非常有利。但IGBT的工作条件非常严酷,限制了利用IGBT功率开关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使其局限于较小电流的场合。受上述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考虑其他的选择。
本技术找到了一种预判短路过程的方法,采用高速模拟电路为主并结合单片机的中断建理方法加以控制;而对短路过渡相对稳定的过程,其控制则以单片机为主,可以进行信息融合运算,甚至可以进行瞬态过程的预判运算。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国际先进,国家发明专利。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目前C02焊的飞溅问题的解决主要采用:a.纯氩或混合气保护,气体成本高;b.利用进口STT焊机,在低速焊、小电流范围应用,焊机成本高;c.采用药芯焊丝,焊丝成本高,且只能焊接中厚板,不能短路过渡焊。这些解决方法都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因而本技术有很好的的实际应用前景。
本技术可将飞溅率降为普通短路过渡的1/2—1/3以下,以一个年消耗焊丝500—1000吨的大中型企业计算,每年仅焊丝飞溅造成的损失就可减少数十万元,尚不包括清理飞溅所投入的人力物为。而本技术在普通逆变焊机基础上加上500~1000元的一次性的材料成本投入,即可大幅度提高焊机的性能。
应用领域:机械、船舶、钢结构、汽车等众多行业。